中国·威尼斯(wns8885556-CHN官网)登录入口-Macau Store

机器人滤光片:赋能机器之眼的核心光学元件

2025-09-02 派大星

当今世界,机器人已从科幻走入现实,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、物流仓储、医疗服务、家庭服务乃至航空航天等领域。这些高度智能的机器能够“看见”并理解世界,其核心依赖于先进的光学视觉系统。而在这个系统中,滤光片作为一个看似微小却至关重要的元件,扮演着“隐形守护者”的角色,直接决定了机器人视觉的清晰度、准确性和可靠性。

 机器人滤光片:赋能机器之眼的核心光学元件

一、机器人视觉光学系统概述

机器人的“眼睛”通常是各种类型的图像传感器(如CMOS或CCD),但其“视网膜”和“晶状体”则是由复杂的光学系统构成。一个典型的机器人视觉光学系统主要包括:

1.光源:提供照明,确保目标物体被清晰、均匀地照亮,克服环境光干扰。常见的有LED环形灯、背光源、同轴光源等。

2.镜头:相当于相机的晶状体,负责收集物体反射的光线并将其聚焦。

3.滤光片:安装在镜头与传感器之间,负责对入射光进行“筛选”,只允许特定波长或方向的光线通过,滤除不必要的杂光、眩光或干扰光。

4.图像传感器: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,形成数字图像。

5.视觉处理单元:运行算法,对图像进行分析、识别和定位,最终指导机器人做出决策和动作。

在这个链条中,滤光片是提升图像质量、确保视觉系统稳定工作的关键一环。没有它,机器人的“视力”将大打折扣。

 机器视觉系统结构

(机器视觉系统结构)

二、机器人中常见的滤光片种类及应用

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光学需求,机器人内部会选用多种类型的滤光片。以下是几种最常见和关键的品类:

1.红外截止滤光片

种类:吸收型、反射型。

应用指标与参数:

截止范围:通常要求高效截止700nm以上的近红外光,并高效透过380nm-650nm的可见光波段(透过率>90%)。

截止深度:OD4(即万分之一透过率)以上,确保红外光被有效隔离。

应用场景:几乎所有基于可见光成像的机器人,如服务机器人、工业质检机器人、自动驾驶机器人等。

作用原理:图像传感器对红外光同样敏感,如果不加以过滤,自然光或人造光源中的红外成分会导致拍摄的彩色图像严重偏色(如偏红)、失真和对比度下降。IRCF通过阻挡红外光,确保传感器接收到的光线与人眼所见一致,还原真实色彩。

 红外截止滤光片

红外截止滤光片

2.带通滤光片

种类:窄带通滤光片、宽带通滤光片。

应用指标与参数:

中心波长:根据光源定制,例如与850nm或940nm的红外补光灯匹配。

半带宽:通常为10nm-50nm。越窄抗干扰能力越强,但工艺难度和成本越高。

峰值透过率:>90%,确保信号强度。

截止范围:要求带外截止度高(OD4-OD6),有效抑制环境杂光。

NBP850窄带红外滤光片

(NBP850窄带红外滤光片)

应用场景:

3D视觉/深度感知:在结构光、双目视觉等方案中,机器人会发射特定的红外激光图案。镜头前的窄带通滤光片只允许该特定波长的激光通过,强烈抑制环境光干扰,从而精准捕捉激光图案,计算深度信息。

视觉引导与定位:在物流分拣机器人中,常用于识别特定的荧光或颜色标记。

作用原理:像一个“光谱隧道”,只允许非常狭窄的一段波长的光通过,极高地提升了信噪比。

 NBP940窄带红外滤光片

(NBP940窄带红外滤光片)

3.中性密度滤光片

种类:吸收型、反射型。

应用指标与参数:

光学密度:OD0.3、OD0.6、OD1.0等,数值越大,减光能力越强。

中性度:在不同波长下透光率应保持一致,避免引入色偏。

应用场景:适用于工作在强烈光照环境下的机器人,如户外巡检机器人、农业机器人等。

作用原理:均匀地减少所有波长的光线的强度,防止图像传感器因进光过曝而“失明”,类似于给相机的“墨镜”,使得机器人能在雪地、沙漠、强光反射等环境下依然获得细节丰富的图像。

 中性密度滤光片

(中性密度滤光片)

4.偏振片

种类:线性偏振片、圆偏振片。

应用指标与参数:

偏振效率:>99%,越高越好。

透过率:对目标偏振光有高透过率。

应用场景:

消除反光:用于检测光滑表面(如玻璃、金属、液晶屏)的机器人。偏振片可以消除物体表面的镜面反射眩光,从而看清其下的划痕、印刷文字或内部结构。

增强对比度:在水下机器人或户外场景中,可以消除水面或叶面的反射光,增强图像对比度。

作用原理:只允许特定振动方向的光波通过,阻挡其他方向的光波,从而过滤掉因反射而产生的特定偏振光。

 偏振镜

(偏振镜)

三、选择滤光片的关键参数总结

在为机器人视觉系统选择滤光片时,工程师需重点考量以下核心参数:

参数描述重要性
光谱特性包括截止范围、中心波长、半带宽、透过率、截止深度(OD值)等。决定了滤光片的核心功能,必须与光源和检测目标的光谱特性精确匹配。
入射角光线照射到滤光片的角度。入射角增大会导致通带向短波方向偏移(蓝移),设计时需考虑工作角度。
表面质量通常用划痕-麻点标准(如60-40)来衡量。影响成像质量,表面缺陷会造成杂散光和图像瑕疵。
通光孔径滤光片有效工作区域的尺寸。必须完全覆盖镜头的像场,避免暗角。
环境可靠性包括硬度、耐磨性、温湿度稳定性、抗激光损伤阈值等。工业机器人环境苛刻,滤光片必须坚固耐用,性能长期稳定。

 

四、结语

从精密的工业装配到灵活的物流分拣,从贴心的家庭服务到严谨的医疗手术,机器人的智能化离不开其敏锐的“视觉”。滤光片作为视觉系统中的“守门员”,通过精准的光谱管理,赋予了机器人抵抗干扰、明辨细节、洞察深度的能力。随着机器人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和深化(如对更复杂材质的识别、在更极端环境下的作业),对滤光片的技术要求也将越来越高,推动着光学薄膜技术向更精密、更定制化、更智能集成的方向发展。未来,更先进的滤光片将继续作为幕后英雄,默默守护着机器之眼,助力机器人看见更清晰、更真实的世界。

电话咨询
邮件咨询
微信沟通
Baidu
sogou